为什么要来支教呢?我想这是每一个支教老师被问的最多的问题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,或长篇大论,或寥寥几字。但其实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一句话:孩子们需要,所以我们就来了。
我被问到的第二多的问题就是:为什么是这个时候决定来支教。因为在来支教之间,我刚经历了一个人生的转折点:我结束了两年多的异地恋,成为了一个--已婚妇女。别人领证了,要么是筹备婚礼,要么是准备蜜月,而我,选择了支教,看似很“任性”,确也是我深思熟虑的决定。我怕越发安逸的生活,冲淡了我对理想的追求,毕竟我对时先生的期许是“溺爱”我。值得庆幸的是,我的爸爸妈妈和时先生都十分的支持我的决定,让我没有后顾之忧的来到了浪坪。可他们的担心也很多:怕我被骗,怕我不能适应这儿的环境,怕我照顾不好自己......可事实证明,你不逼自己一把,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。
得到了家人支持之后。我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:选择什么样的支教组织呢?我在微博上找到了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,打开网页后,我一眼看到了小书包,因为我一直对重庆这座山城有着谜一般的好奇。点进去以后,我就被一句话深深的吸引了:“除此以外,你还将收获孩子们纯真的笑脸,收获山川河流,收获星辰大海,收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收获一段值得珍藏一生的美好回忆。”看完这句话,我毫不犹豫的就点了报名。现在的我,无比庆幸我当初的这个决定,因为我向往着的每一个字,我都切身的体会到了。
以前对公益机构也不了解,以为就是一个报名,审核通过然后可以去学校,去和孩子们见面。
但培训期间的感触更深刻,也对片面的,一厢情愿的支教行为有了更深的感悟,首先这是一份责任心很重的工作。
毕竟教育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,不能由着谁的性子来,也不能不严谨的对待。由于春节放假结束临近开学,培训期间比较紧张,大家把晚上的时间都利用了起来。就是为了抓紧时间了解和学习,去到村校所要掌握的内容。很多小伙伴晚上九、十点结束培训还再继续准备教案,准备各种开展兴趣课程的资料,看着大家都很投入,热情也蔓延到了整个团队。
除了人数多,一改作业就是几个小时以外,成绩也和我想的有极大的差距。就拿英语来说,课本是三年级起步的,但事实上,大部分的孩子从四年级下才开始学英语。因为基础太差,20、30分的人数比及格的人数还多,两个班将近120个人,上学期期末考试只有一个90分以上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我绞尽脑汁的备课,尽量把课文自以为的说透,但第一次单元测试仍旧给我浇了一盆冷水。我以为大家都听懂了,但事实上仍有将近一半的人没有及格。于是我开始反思,我在上课的时候尽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,用一些幽默的方法让课堂更有趣。
之前他们总弄不清句子的顺序,所以最近我开始让他们分角色朗读了,都热情高涨,天天和我喊要分角色读。
顺序是:跟读-分角色跟读-分角色自读,换角色跟读-自读……直到每个角色都读完。(只剩一个角色没读的时候,会直接说:就剩一个角色没读了,应该读XX的举手,来检测他们之前有没有认真读,全班基本没人错)之前读书,第3遍就很多人走神了,但这么读,其实读了非常多遍,基本没人走神。
在每一个知识点讲完后都问他们有哪里不懂,也欢迎他们下课来找我提问,并建立了奖励制度,同时我也改变了自己的心态,毕竟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。
我每个单元都给他们测验,有个孩子超可爱说:唉,我没怎么进步!
我问:你考多少?
她说:80多。
我问:那之前期末呢?
她说:50不到。
孩子们的基础差距太大,一下子所有人都能提高很多也不现实,只要有所收获,哪怕只是一点点,也是进步。
另外,少年宫的开展也促进了他们英语学习的热情,好几个参加了我的声乐组的同学,开始特别积极的找我读书,而在那儿之前,他们从未踏入过办公室。
自从我开始帮某个班排练六一节目以后,来找我排节目的同学络绎不绝,我也通通接下了。也许是人格魅力吧,开始排节目以来,这些同学的学习也变得更加努力了,这让我累并快乐着。
后悔过吗?
和时先生视频的时候,我“埋怨”他,你怎么一下都不阻止我呢,你要阻止我,我肯定就不来了。他问我:“那你后悔么?”我说:“不后悔。”“那你不来会后悔么?”我说:“肯定会。”
可能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特点吧!孩子们调皮捣蛋的时候特别烦,但看着他们有那么一丁点的进步又感到高兴。尤其是这些山沟里的孩子,对于认知,对于外面的世界的认识还不够多,我们能做教师,能够去给到一些鼓励和帮助,即便有时累点,怎么会感到后悔呢?
幸庆的是,我做自己所想之事,没有给自己后悔的机会。
准备好,就别犹豫
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。更多的故事,等着你们来到孩子们身边后,再慢慢去收集吧!